在轨道交通系统日益复杂、运行强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,基础结构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其中,螺栓作为轨道交通桥梁、轨枕、接触网支柱以及列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连接部件,其预紧力状态直接关系到整套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运营安全。然而,传统的人工巡检与有线监测手段,在面对大规模、高密度的螺栓分布时,往往面临布线难、维护成本高、响应不及时等难题。
(无源无线智能螺栓赋能轨道交通 图源:摄图网)
传统监测手段的局限性
目前,轨道交通领域对螺栓状态的监测仍多依赖人工巡检、扭矩检测和应变计等方式。虽然这些手段具备一定的可靠性,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:
检测频率低:人工巡检周期长,难以及时发现螺栓松动等隐患。
覆盖范围受限:复杂环境(如隧道、桥梁、列车底部)不易进入检测。
数据缺乏连续性:难以实现实时监控与趋势判断,容易错过潜在风险的预警窗口。
高成本布线:传统有线传感器部署繁琐,尤其在长距离铁路线路上更显低效。
因此,轨道交通行业迫切需要一种更智能、高效、可规模部署的螺栓监测解决方案。
无源无线智能螺栓:低功耗与高集成的结合
无源无线智能螺栓,集成了微型化传感器模块、螺栓结构与无线通信天线,无需外部供电即可实现对螺栓预紧力状态的实时感知与数据传输。这一创新技术具备以下显著优势:
无需供电,免维护运行:依靠外部激励信号(如射频能量)驱动传感器工作,彻底消除了电池寿命与更换带来的维护压力。
无线通信,部署灵活:无需布线,即可实现远程读数和集中管理,特别适用于长距离铁路线路和高空、高危作业区。
嵌入式结构设计:传感器集成于螺栓本体或垫片中,既不影响原有结构,也便于安装替换。
数据可视化管理:结合物联网平台,可实现螺栓健康状态的可视化展示、自动预警和趋势分析。
在轨道交通中的典型应用场景
轨道桥梁节点连接
桥梁结构频繁承受列车震动与环境温差的变化,螺栓预紧力容易松动。通过部署无源无线智能螺栓,可实现对关键连接节点的长期在线监测,提前预警结构松动隐患。
轨枕与钢轨连接
轨枕螺栓密集、数量庞大,一旦松动将影响轨道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。采用智能螺栓,可替代周期性人工巡检,做到持续性状态感知。
接触网支柱与设备固定
轨道电力设备多位于户外、架空等不易接近区域。无源无线传感方案,能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情况下完成安装与监测,提高检修安全性。
动车组与高铁车辆结构连接
高速列车震动剧烈,对螺栓紧固要求更高。智能螺栓技术能够辅助运营单位进行状态评估与维修决策,保障列车运行安全。
(无源无线智能螺栓赋能轨道交通 图源:摄图网)
推动运维模式转型升级
通过部署无源无线智能螺栓,轨道交通行业可实现由“被动式检修”向“主动式维护”的转变,具体体现在:
风险可控:及时掌握关键结构紧固状态,防患于未然;
运维高效:减少人力依赖,提高检查效率;
成本优化:长期运行中,降低维护频次和材料更换成本;
数据驱动:积累结构健康数据,为结构寿命预测和维保策略优化提供支撑。
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不断拓展,结构安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。无源无线智能螺栓,不仅能够提升螺栓监测的精准度和覆盖面,更在推动轨道交通走向“数字化、智能化、安全化”运维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