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栓松动早知道:无源无线垫片式压力传感器构筑安全防线

螺栓松动早知道:无源无线垫片式压力传感器构筑安全防线

在很多工程事故调查报告中,有一个细节总是反复出现——螺栓松动。

它看似微不足道,却往往是连锁反应的起点。


一颗螺栓松了,可能导致法兰渗漏;一组螺栓松了,可能引发结构共振;如果是风电、桥梁、轨道交通等关键场景,后果更是不可承受。


问题在于:螺栓的松动不是瞬间发生的,而是一个从应力衰减到结构失稳的渐变过程。能否提前感知这一变化,决定了安全防线能不能真正筑牢。


如今,一种新技术正在让这个“早知道”成为现实——

无源无线垫片式压力传感器。


螺栓松动早知道:无源无线垫片式压力传感器构筑安全防线1.png

(螺栓松动早知道:无源无线垫片式压力传感器构筑安全防线  图源:摄图网)


从“被动检测”到“主动预警”的转变


传统的螺栓检测依赖人工巡检或力矩复检。

这些方式的共同特点是“事后发现”:当出现松动或渗漏时,我们才去找原因。


而无源无线垫片式压力传感器,则让监测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——

它不是“出了问题再测”,而是“实时知道有没有问题”。


这种传感器的核心理念很简单:

把一个微型无源谐振传感单元集成到垫片中。当螺栓受力变化时,垫片中的应力也随之变化,从而引起传感单元谐振频率的漂移。通过外部无线读写器扫描频率响应,就能判断螺栓是否松动。


这意味着:


无需供电,无需布线;


不破坏原有结构;


不需要高频维护;


甚至可以在设备运行中完成检测。


它把原本“哑巴”的垫片变成了“会说话的安全卫士”。


安全防线,从每一颗螺栓开始


在一个典型的风电塔筒中,单个法兰面可能有上百颗螺栓。

人工检测的周期长、精度有限,一旦松动发生在风场深处、极端天气或夜间,就几乎不可能即时发现。


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则能让这些“隐蔽部件”变得透明。

它可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测,即便没有电源、没有信号线,也能通过射频读写设备获取每一颗螺栓的受力状态。


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哪些螺栓的预紧力在逐渐下降,

并在松动趋势刚刚出现时发出预警——

让维护人员在事故发生前就介入。


这就是“螺栓松动早知道”的真正含义:

让安全从被动应对,变成主动防护。


一体化设计:坚固可靠的“隐形守卫”


与传统加装式传感器不同,无源无线垫片式传感器在结构设计上保持了“零侵入”。

它的敏感单元被嵌入垫片内部,厚度微小,不影响螺栓的机械性能与密封效果。


其内部无电池、无焊点、无易损电子元件,能够耐受高温、高压、振动、湿度等极端工况。

这使得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:


风电塔筒法兰连接


高铁扣件与轨道支撑


桥梁结构节点


石化与高压管线法兰


航空航天装配部件


在这些场景中,任何一次松动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,而传感垫片的存在,就像为每个关键节点配上了“实时心跳监测仪”。


无源无线:让安全监测更“经济”


除了可靠性,成本与维护量也是这项技术能够落地的关键。


过去,为了做螺栓在线监测,人们尝试过应变片、有线压力传感器、甚至MEMS模块。但这些方案往往存在两个现实难题:


布线困难:特别是在大体积结构或旋转部件中。


维护复杂:传感器需要供电或定期校准。


无源无线技术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。

它的供能来自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——真正做到“零功耗、零维护”。

在生命周期内无需更换电池,也无需拆卸结构件,长期使用成本极低。


这不仅提升了运维效率,也让结构健康监测变得更加普及化、可规模化部署。


螺栓松动早知道:无源无线垫片式压力传感器构筑安全防线2.png

(螺栓松动早知道:无源无线垫片式压力传感器构筑安全防线  图源:摄图网)


从“防松”到“智防”:数据让安全更聪明


当每颗螺栓都能被数字化感知,安全管理的模式也随之升级。


这些垫片传感器收集到的频率变化数据,可以被接入到结构健康监测平台中,自动识别螺栓松动趋势、形成预警模型,甚至实现数字孪生映射。


系统可以实时呈现各个连接点的受力分布,

用颜色标识出“健康”、“预警”、“风险”状态,

让运维人员在屏幕上就能看到整座结构的“应力地图”。


这就是“智能防松”的未来方向:

不仅知道“哪颗螺栓松了”,

更能预测“哪颗螺栓将要松”。

未来,当每一颗螺栓都能实时反馈自身的受力变化,

整个工业体系的安全防线,也将因此更稳、更智能。

相关推荐

  • 暂无相关推荐
4000280011 扫描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