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蔽部位螺栓难监测?无源无线技术的工程破局

隐蔽部位螺栓难监测?无源无线技术的工程破局

在大型装备、基础设施和高端制造领域,螺栓作为最基础的连接元件,承担着关键的结构稳定与安全保障责任。然而,许多螺栓位于密闭、深埋或高危环境中,如风电塔筒内部、桥梁索夹节点、压力容器封头等位置,这些隐蔽部位的螺栓一旦出现松动、断裂或预紧力不足,往往难以及时发现,极易引发严重事故。


传统螺栓巡检手段(如人工敲击、定期拆检)存在检测盲区大、误差高、效率低等问题。针对这一行业痛点,无源无线传感技术正在成为打破监测困局的“工程利器”。


隐蔽部位螺栓难监测?无源无线技术的工程破局1.jpg

(隐蔽部位螺栓难监测?无源无线技术的工程破局 图源:摄图网)



螺栓隐蔽监测的难点

隐蔽部位螺栓监测困难,主要源自以下几个因素:


空间狭小,难以布线

在封闭腔体、钢结构夹层中,布设电源线和数据线十分困难,甚至不可行。


环境极端,传感器易失效

高温、强振动、高湿或强电磁干扰环境,使传统有源电子元件寿命大幅缩短。


监测需求长期化

隐蔽螺栓监测通常需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(10年以上),要求传感系统低维护甚至免维护。


数据采集困难

密闭金属结构对无线信号屏蔽严重,普通无线技术难以穿透。


因此,要实现隐蔽螺栓的有效监测,需要一种无需供电、抗极端环境、远程读数、信号稳定可靠的新型方案。


无源无线技术的优势

无源无线传感器具备以下核心特点:


无需电池供电:通过外部读写器发射的无线能量激活传感器工作;


微型化、易集成:传感器可以直接集成到螺栓表面或内部,不影响结构强度;


长周期免维护:因为无电池,无源传感器理论上可以工作十年以上,满足基础设施长期健康监测要求。


通过这种方式,即使是位于风机叶片内部、桥梁吊索夹持区、高压容器密封点等传统难以触及的位置,也能实现可靠的状态感知。


无源无线螺栓监测的应用模式

基于无源无线技术,螺栓监测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指标展开:


预紧力监测

通过传感器感知螺栓受力变化,判断是否松动或预紧力降低。


温度与应变双监测

温度升高或应变异常通常是螺栓疲劳损伤的前兆,双参数监测能提高预警准确率。


开裂与断裂识别

利用高灵敏度传感机制,检测微小裂纹发展,预防突发断裂风险。


长期数据追溯

形成基于时间轴的螺栓健康状态历史,为设备维护决策提供依据。


应用场景

风电行业:风机塔筒法兰连接螺栓预紧力监测;


桥梁工程:悬索桥索夹、拉索端螺栓的松动与腐蚀预警;


轨道交通:列车转向架螺栓受力实时感知;


石化装置:高压反应釜封头螺栓高温环境下监测。


隐蔽部位螺栓难监测?无源无线技术的工程破局2.jpg

(隐蔽部位螺栓难监测?无源无线技术的工程破局 图源:摄图网)


具体应用

随着无源无线传感技术与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结合,未来螺栓监测系统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:


智能预警系统化:异常趋势自动分析,提前推送维护建议;


微型传感器规模化部署:每颗关键螺栓皆可“联网”,形成全结构级的健康感知网络;


与BIM/数字孪生融合:实现虚拟空间中对螺栓状态的实时映射和可视化运维。


智慧工地、智慧运维的浪潮下,无源无线螺栓监测不仅是解决当前隐蔽部位监测难题的关键技术,更是构建未来智能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。



螺栓虽小,关乎全局。无源无线技术正在帮助工程领域打破隐蔽部位监测的壁垒,让每一个不可见的风险,变成可控、可防、可溯的安全因素。未来,工程安全管理将不再依赖经验判断,而是建立在精准、实时的数据之上。

4000280011 扫描微信